English

解读商务印书馆

2001-0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诞生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如果不是商务印书馆中的一批文化人有意识地扶持和推动当时的各种文化思潮,有意识地出版各种思想文化出版物,中国的近现代文化探索,无疑要迟缓和逊色得多。翻阅商务印书馆的馆史资料,人们会注意到,差不多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学人,都与商务印书馆打过交道;甚至一些重要的政界人物,也与商务印书馆有密切的交往关系。影响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许多重要著作、刊物,也都是由商务印书馆组织出版、发行的。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历史;商务人的识见、思想,以及他们对道德精神、文化使命的承担,足以表征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进境与理想。

本书作为“中国现代知识群体研究”丛书之一,通过商务印书馆19世纪末艰难起步、20世纪上半叶荣辱兴衰的历史,勾描出为开发民智、改良社会而不懈努力的商务人的群体偶像,也点击了他们渐进改良主义的局限。

作者以商务的兴衰命运为着眼点,演绎出“出版与近代文明”这样一个大主题。通过解剖麻雀,个案研究,阐释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近代新式出版对于近代文明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出版对思想文化和国民生活的影响;也展现了近代出版起步、发展的宏观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兴起,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思想文化的演进。以微知著,小窗口见大景观,从商务的创业史,看近现代出版的兴衰,看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嬗变,看近代文明的演进。

本书注重凸现历史群体,从而表现出当时广阔、多层次的中国社会面貌。作者围绕几个方面来展示商务人的风采:“出版救国”的事业主旨,承担文化使命的责任感,固守道德精神的良知,本书还介绍了一批与商务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界、政界人物。同时,作者也注重人物的复杂性,使人物显出深刻的历史烙印。

在半个世纪中国的叙事框架中讨论商务的得失成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将商务置于历史、文学史、思想史的脉络中考察,以贯串为研究策略;时而是感性的个人省思,时而是知识性的学术思考,兼及“文”与“学”,是本书的叙述方式。从出版与文化史、文学史的关系着眼,这是读者单单从文化史、文学史研究中所无法获得的新感受。(徐榕)

(《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杨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国际特大32开本,15.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